今年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立70周年。我校就有这样一位年逾古稀且担任代表时间最长的武昌区人大代表。人大代表作为沟通人民和政府之间的桥梁,其履职故事及作风值得大家认真学习。
他连任六届区人大代表,履职共计26年,共提出各类建议800余件,多次获评区优秀人大代表。
他是单位职工口中的“明星代表”,是居民心中的“贴心代表”,也是区人大常委会称赞的“建议和议案最多的代表”。
他就是武昌区第12届至第16届人大代表王琨。
1997年,王琨当选为武昌区人大代表。当选后,他认真学习《代表法》,始终铭记其中突出强调的七条义务。王琨始终认为,人民代表依法履职,是由点及面、辐射性的解决问题,能够真正实现“下情上达、上情下达”的贯通,起到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之间的桥梁和纽带作用。26年间,王琨做到全部、按时出席武昌区人大各次大会,积极参加统一组织的视察、专题调研和执法检查活动。
王琨的本职工作是刊物编辑,开展代表工作主要是利用节假日和双休日的时间。由于不懂电脑,他将日常收集到的民情民意,手写成各类意见建议,用手机拍照后传送给区人大常委会代表工委。仅第15届任期内(2017至2021年),王琨提交的代表建议达203件。
“民有所呼,我有所应”。一名称职的人大代表必须持有一颗“顺民意、惠民生、暖民生”的诚心。王琨说:“我不敢说所提的代表建议质量如何高,但至少,我对这项工作是投入的、认真的。”
带来“王琨现象”
刚当上人大代表不久,王琨将写有个人点评的代表回复件,张贴在选区选民集中的地方。这一做法在当时引起了轩然大波。选民们表示热烈欢迎,但职能部门担心引起居民误解。很快,有报纸报道了这则消息。
武汉市人大常委会为此事特意派了调查组前来了解情况。不久,市人大常委会主办的《人民意志报》,在头版刊发了文章,旗帜鲜明地对王琨的做法给予了肯定,认为“这是在探索基础上的一种创新”,将其称为“王琨现象”。
作为武汉市第一个将政府职能部门给代表的《办理回函》,在选区所在通知栏内,公开向选民公示的代表,王琨这种履职方式,先后被《长江日报》《湖北日报》《人民日报》和《中国人大》报道。
打通了胭脂路
2004年前,路窄人稠的昙化林西段与繁华的胭脂路之间,有一段200米的阻隔,给附近居民出行带来不便。
在随后召开的武昌区人大会议上,王琨提出打通胭脂路使之与昙华林路贯通的建议。期间,他积极奔走,查找法规依据,晓之以情、动之以理,克服种种阻力,力促建议落地见效。2008年,胭脂路北延长线贯通,对改善居民出行环境、繁荣区域经济大有助益。
推动解决居民“出行难”
2007年,蛇山南坡整体绿化后,山峦苍翠,蔚为壮观。但靠近大东门的一段300多米长的人行道,也覆盖上了草皮,居民从大东门前往阅马场,便无路可走。有的冒险走上快车道,有的只能在草皮上踩踏。
2008年,王琨提出代表建议,希望恢复这一段曾经已有的人行道。在市人大常委会的督办下,相关部门积极落实。不久,一条依山傍绿的人行道终于形成,彻底解决了居民的出行难题。
这一履职经历,以《一条小道的曲折“命运”》为题,被市人大常委会内部资料《人民意志》在2010年第6期“人物”栏目刊出。
为两所学校牵线搭桥优化资源配置
2016年底,王琨了解到,武昌区粮道街中学本部校区面积非常小,仅有的跑道不足200米,巴掌大的空间里,还得安置篮球场和乒乓球台等设施,师生们期盼能有更多的活动场所。随后,他提出《切盼为粮中扩展一点体育活动场地》的建议。
经与中学负责人多次沟通,王琨向武昌区教育局提出建议:充分利用积玉桥九年一贯制学校的环境资源,引进粮道街中学优秀办学理念和公认的办学业绩,将积玉桥学校打造成粮道街中学的一所分校。
建议提出后的第三天,王琨就收到了区教育局局长的回信。信中肯定了这个富有建设性的建议,“这样做,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,有利于发挥优质资源的引领和辐射作用,能够提高双校的办学质量。”
四个月后,王琨受邀参加“粮道街中学积玉桥校区”挂牌仪式。
……
26年代表生涯,王琨的履职故事太多太多。他始终认真履行代表职责,用实际行动践行“人民选我当代表、我当代表为人民”的庄严承诺。
来源:武汉人大、武昌区人大常委会